20080823 普渡法會

這個月份為農曆七月,也就是俗稱的鬼月
在華人的信仰中,人是有輪迴的(洋人的吸血鬼可以輪迴嗎?)
陽界的我們死後,靈魂將前往另外一個世界
說到這另外一個世界,其實應該是又分成兩個世界吧?
行善事多、積福報多者將受佛祖引渡西方,否則將至地府報到
這與洋人的上天堂、下地獄,感覺還挺像的?

說到農曆七月,應該大家都知道七月初一(農)一到,就會有所謂的開鬼門的活動
即是讓這些於陰界的鬼魂們可以「放假」一個月到人間來遊玩
於是這又點出了一個華人信仰的觀念,即是陽界、陰界是可以相通的
這個相通的管道即是陰廟的「鬼門」
而前面提到的魂魄的輪迴,與咱七月份普渡法會的對象「鬼魂」應該是不盡相同的
人們往生之後的魂魄,如果是有人祭祀(祭祖)的並不是農曆七月的祭拜對象
中元普渡的對象是那些死於非命而未被招回的亡魂或者無人祭祀者
這些魂魄通常受著不同的折磨與苦難
因此慈悲的神佛在農曆的七月份放了這些鬼魂一個月的「假期」
而人間的我們,不論是基於「善」或者「畏懼」也罷,則是大擺供案焚香祭祀
民間傳說裡頭關於「鬼月」所發生的事情所在多有,難以贅述
而對於「中元普渡」的由來則有歷史學者考證如下

面對社會不安之源的孤魂野鬼,發展出七月普渡的儀式,以安頓這些地獄中無人祭祀的惡鬼。今日農曆七月普渡,除了漢人的鬼魂信仰,也融入道教與佛教的思想,因此七月普渡常稱為「中元普渡」或「盂蘭盆會」。「中元普渡」之稱與道教思想有關,在道教的神祇中,有天官、地官、水官,地官執掌赦罪,於農曆七月十五日(即中元日)神祇生日降臨人間,定人之善惡罪福。孤魂野鬼被認為罪過較深,乃延請道士做科儀救渡眾孤鬼。「盂蘭盆會」是梵語之漢譯,意為施食拯救苦難。「盂蘭盆會」係釋迦牟尼告知其弟子目連於七月十五日以盆盛五果百味,供養十方大德,以救母脫離餓鬼道。由於佛、道兩教思想之滲入,中元普渡也有佛、道兩教不同的儀式。
普渡之儀式主要分成:請鬼、施食、誦經、驅鬼等。請鬼,是打開鬼門,迎請陰間的孤魂野鬼來到陽間。為讓眾鬼順利得由幽暗的地獄來到人間,人們在廟前豎立燈篙,上掛燈籠,上書「慶讚中元」,引導鬼魂。燈篙愈高,照明範圍愈大,來食的孤鬼就越多,因此各廟必須衡量自己能供食的程度,以免「鬼多粥少」,造成鬼魂的怨懟而加禍於人間。除陸上豎燈篙外,水中也有放水燈之儀式,照明來自水中的溺鬼。因深恐來到陽間的眾鬼不能滿足口食之慾,慎重的街市如鹿港,從鬼門開後,街民分組輪流按日供食祭祀,以保平安。
「施食」是普渡中最重要的儀式,信眾供奉豐盛的飯菜以飽眾孤鬼口福。除食物之外,也為其準備經衣(即新衣),讓其在陽間渡過短暫的舒適生活。施給眾鬼的食品,因有法師的科儀,信眾認為食後會帶來好運,因此有搶取貢品的「搶孤」活動,形成普渡過程中最熱鬧的畫面。除了施食之外,也為這些孤魂眾鬼誦經,使其能超渡達於樂土。普渡的尾聲是農曆七月二十九的「關鬼門」,這天傍晚,人們在自家門前準備菜餚,為眾孤鬼「餞別」,廟前的燈篙也要拆除,宣告普渡結束。有時寺廟生怕孤鬼留連不願歸回陰間而危害陽間之人,因此於是日深夜特請鍾馗押孤,以保地方安寧。(引自:台灣歷史學會)

雖說中元節指的就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日,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中普渡法會就是在這天舉辦
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,除了七月初始與結尾的廟宇開關鬼門活動依然不變以外
許多的普渡法會活動,為了因應現今工商業社會忙碌的生活型態多在七月期間的假日舉辦
泡泡所服務的學校因為是重劃區的新設學校,且據說這重劃區的早期也是「福地」所在
因此,從創校開始便年年都由校方、家長會、志工隊等的合力協助
併結合社區的資源來辦理普渡法會的活動,祈求社區與校務的發展平安順利
也因為兼任行政職務的關係,每年總是必然的工作人員之ㄧ
在炎熱的夏日裡,這樣盛大的活動一整天下來,還真的是讓人汗流浹背
但是,信仰就是這麼樣神奇的精神活動
即使辛苦,可是為了祈求平安卻是眾人皆不辭勞苦的參與著  :)

留言